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首页
信用动态
政策法规
信用查询
双公示
联合奖惩动态
互动交流
首页
>
政策法规
>
都昌政策
《九江》期刊刊登县委书记邱舰署名文章《抓牢工业主战场 全力拼出新精彩》
发布时间:
2023-09-22
来源:
日前,县委书记邱舰在《九江》期刊第153期发表署名文章《抓牢工业主战场 全力拼出新精彩》。
抓牢工业主战场 全力拼出新精彩
中共都昌县委书记 邱舰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全力以赴抓项目、强产业、拼经济”是市委今年开春部署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出的坚钢般的动员令。都昌县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明确的建设“六地”的路径、举措,按照“产业优先、绿色发展、团结实干、快速崛起”发展思路,以干则必成的姿态着力补短强弱,破除发展困局,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都昌答卷,全县上下正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坚持产业发展第一要务
挺起工业脊梁 提升发展位势
产业是区域竞争的载体。“持之以恒抓工业经济,把工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市委对都昌提出的明确要求。都昌县坚持工业核心定位不动摇,始终把发展壮大产业作为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全力以赴做大工业、做强产业,挺起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培育新兴,加快换道超车。都昌县通过充分调研论证,立足自身绿色资源禀赋,把战略新兴绿色产业作为全县主攻方向,将新型材料定为首位产业,新能源、高端制造作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1首位+2主导”现代产业体系,致力于把都昌打造成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县。换届以来,新引进以东都项目、宏升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型材料产业项目7个、高端制造产业项目5个,签约新能源项目2个,总投资300余亿元,全部建成可新增产值过100亿元,实现新增百亿产业1个、新增纳税过亿企业3家。
提升传统,夯实经济支撑。聚焦服装纺织、新型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都昌传统支柱产业,深入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行动,整合集聚同类中小微企业,大力实施“工厂上楼”“机器上楼”,加快“个转企”“小升规”,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升级。2022年,全县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同比增长86%;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7.4%,专利授权308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1.7%;新增江西名牌产品企业4家,“新四板”成功挂牌2家,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取得零的突破。
做优特色,擦亮都昌品牌。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思路,发展口腔、珠贝、“两茶一水”等特色产业,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围绕擦亮“淡水珍珠之乡”品牌,引进兆骏实业、晶圆珍珠等龙头企业,打造珠贝文化产业园,建成珠贝产业园(二期)2.8万平方米,珠贝加工年营收5.8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挖掘“八千门诊、四万牙医”优势,建设生物科技产业园13.6万平方米,隆重举办口腔产业大会,成立都昌口腔产业联盟,发布地方行业标准蓝皮书,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唱响“中国牙都”品牌。做大“两茶一水”特色产业,茶叶种植面积3.9万亩,综合产值3.5亿元,都昌白茶2022年在全国各类权威赛事中斩获11个特别金奖;油茶种植面积5.2万亩,综合产值2.6亿元;小龙虾养殖面积13.6万亩,年产量2.2万吨,综合产值6.5亿元,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
坚持招商引资第一工作
引来源头活水 注入发展动能
作为原省级贫困县、经济薄弱县,唯有以大招商驱动、用大项目支撑、靠大产业赶超,才能实现都昌快速崛起、变道超车。都昌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着力引来源头活水,驱动县域发展。
顶格推动“大招商招大商”。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战略新兴绿色产业,瞄准“世界财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民营500强”,采取“一把手挂帅、兵团招商”“周调度、月排位、季总结”措施,举全县之力推动大招商、招大商,形成了人人抓招商、个个有担子的浓厚氛围。换届以来,全县11个招商团累计外出招商600余次,新增规上企业32家,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3个,其中“100·50·20”项目12个,总投资超千亿元,实现了百亿项目有突破、“5020”创历史、亿元项目成集群。特别是落地开工的195亿元东都新材料及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合资模式开九江地区之先河,资金总量、项目体量和技术含量均为都昌工业史之最,有望于6月30日点火试投产。
创新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发挥商会招商引资桥梁纽带作用,成立外埠商会18家,实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都昌商会全覆盖。打造有影响力的招商平台,加强县域对外宣传和营销,不断提升都昌知名度、美誉度。先后成功举办江西都昌“绿色中国·‘双碳’战略”项目合作发布暨签约大会、城市战略定位及视觉形象暨都昌农副产品形象发布会、中国牙都·都昌2023口腔产业三合一大会和首届“鄱阳湖杯”全国新闻媒体围棋精英赛等重大活动,全面提升都昌发展凝聚力、城市影响力和区域竞争力。
做大做强“雁归经济”。每年摸底掌握在外创业、企业高管、科技人才等成功人士情况,深入实施“100·50·20”“三请三回”“都商回家”“产业链招商”四大招商行动,招引返乡创业项目21个,占比30%,吸引“雁归经济”超120亿,激发了“乡贤返乡·归雁成行”巨大潜力。
坚持项目建设第一核心
掀起项目会战 点燃发展引擎
项目是加快发展的“不二王炸”。都昌县牢固树立“大项目大发展、好项目快发展”的发展理念,坚持用非常之举、非常之力、非常之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争分夺秒抢工期、拼进度。实行“每周两调度”和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强力推行指导、督查、解决、服务“四个在一线”,多个产业项目实现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跑出都昌“加速度”。2022年全县纳入省市重点项目111个,总投资463.3亿元,同比增长36%,历史性获得全市“项目大会战”竞赛第6名。2023年一季度,全县列入全市大会战项目154个,总投资645.68亿元,同比增长39%,农业、公共服务、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四大领域项目赋码率全市第一,公共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工业领域入统均列全市前三,再次获得全市项目大会战竞赛第六名。
千方百计争指标、保要素。把畅通资金、土地、用能等要素保障作为发展产业、推进项目的制胜“粮草”,解决项目卡脖子的关键,始终紧盯不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方面,推动上报国家发改委审定项目16个共22.6亿元,争资争项(专项债)总额位列全市第一。土地方面,用足“三区三线”划定契机,城区周边基本农田全部划出,上报建设用地报批面积748.84亩。能耗方面,积极向省市争取,力求在能耗强度0.1337tce/万元GDP(仅为全市平均值的1/3)的基础上,向都昌大力倾斜,给予都昌赶超发展更多空间。
全力以赴强基础、拓平台。以放大都昌水运优势、改善交通区位为目标,大力推进5000吨级鄱阳湖老爷庙公用码头、智慧物流产业园、都昌至红光港道路、环鄱阳湖公路建设,积极对接永都高速、九都鄱鹰铁路、浙赣粤大运河建设,力争把都昌打造成“快进快出、优进优出”的区域物流集散中心。按照“产业公园、企业花园”标准和“低碳化、绿色化、标杆化”目标,加快调区扩区和腾笼换鸟,盘活闲置用地1068亩,建设标准厂房66.68万平方,严格园区准入标准,打造承载产业发展的宽平台。
坚持优化环境第一保障
打造服务高地 厚植发展土壤
把营商环境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和生死符,牢固树立“服务就是核心竞争力、环境就是最佳吸引力”理念,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都昌事·都好办”营商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以先进为标杆,打造最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先进地区,以最快时限、最简手续、最优政策、最好服务打造一流政务环境、一流法治环境、一流市场环境、一流人文环境。出台《关于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暂行)》,设立“惠企政策兑现资金池”,从企业洽谈到申规上市提供全周期政策性支持和保姆式服务。最大力度开展行政审批“四减一优化”专项行动,积极推行“免申即享”“并联审批”“秒批秒办”“容缺受理+承诺制”,全县40家单位1790件事项全部进驻服务大厅,办理时限平均压缩99.3%。
以作风为抓手,营造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推进“转作风、优服务、创一流”活动,专项整治“股长文化”“躺平文化”,全力推行“入企检查事前报备”“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制度,有力解决困扰市场主体的“七大突出问题”“十种怪现象”,打造了“不用求人、依法依规、便捷高效、暖心爽心”的亲清政商关系,大大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以企业为主体,担当化解遗留问题。把企业家作为最尊贵的客人,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集中力量破解了27个问题楼盘办证、宏升新材料项目、三鑫纺织厂、庐山制药厂、金鼎钨钼矿、棚改拆迁扫尾等15个历史遗留难题,盘活资金数十亿元,真正把“都昌事·都好办”的金字招牌转化为推动都昌发展的最大王牌。
上一条:
都昌县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通告
下一条:
都昌: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面升级实现便民服务“不打烊”
信用搜索
信用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最新资讯
都昌县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公示(第二批)
关于启秀旺府小区不动产登记可办理的函告
都昌县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公示(第一批)
企业招聘信息
关于公示我县第二批家装厨卫“焕新”销售商户名单及相关补充通知的公告